第三一一章批评(1 / 2)
华夏文化,在经过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之后,已经尽数抛去了拗口晦涩的文言文行文方式,完全由更口语化的白话文所取代。
待到大夏建国之后,更是简化字体,增加拼音切口,进一步使得文字更加通俗化,这样做的好处是,减少了教育的培养难度,使得文化更易于推广,但也有坏处。
少了古文的熏陶与文言文的基础,学生们的诵读水准与文字能力相比前人就差了很多。
在这种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,与华夏传统文化便有了天然的割裂。
早期的学生观看古书尚无难度,但经过两代人之后,如今的学生阅读能力愈发的减弱,别说看有关文言文的作品,就连古白话文他们都看不明白。
这种古文基础的消逝,使得与之相关的诗词渐行式微,虽然如今国家也时不时的组织诗词大会,但几十年来,却没有几
Loading...
内容未加载完成,请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设置-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设置-关闭广告屏蔽】~
推荐使用【UC浏览器】or【火狐浏览器】or【百度极速版】打开并收藏网址!
↑返回顶部↑ 章节报错(免登录)